执笔创意(武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QQ:3281490685
手机:18627106512(微信同号)
手机:15271901540(微信同号)
地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雄楚大道888号金地·雄楚1号一期商6栋11层02室
我国学者对中小学学校文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的探索期,以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发布为节点,此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学校文化”研究和“校园文化”研究并行齐驱,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
2001 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中小学学校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打上了新课程改革的烙印。
第三阶段是研究的多元化阶段,以2005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为标志,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明显增多,研究主题也更加多元化。
第四阶段,以2011 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为开端,这一阶段的学校文化研究伴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进入了研究的成熟期。如果说前几个阶段的研究是只顾往前探索的话,从这一阶段开始,学者们开始更加自觉和深入地反思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越来越关注乡村和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真正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一) 理论探索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初—2000年)
“学校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 在其1932 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出。当时华勒将学校文化理解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1981 年,我国学者林清江对华勒的学校文化定义作了较大的补充,主要包括学校文化是一种次级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对立与统整互见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兼具积极与消极功能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可以有意安排或引导发展方向的文化。
(二) 深化阶段(2001—2004年)
2001 年7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启动。在此背景下,“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重塑”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命题,“学校文化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批判旧的应试型学校文化,提出了重建或重塑学校文化的要求和使命。如《学校文化重建论》一文指出:“今天,必须充分认识和丰富学校文化之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为此,要重新对学校进行定位,鼓励每一所学校走校本发展之路,重视学校课程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建设。”
(三) 多元化阶段(2005—2011年)
2005 年2 月1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这份文件极大推动了关于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研究进入多元化阶段。如顾明远先生的《论学校文化建设》一文对学校文化的意义以及特点,建设学校文化的意义以及路径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明确提出了“学校文化是冲突和融合的过程”的观点;叶澜先生的《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从面向未来的角度,提出学校文化建设要“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学校文化”。
(四) 成熟化阶段(2011年至今)
2011 年10 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文件对新形势下我国文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做了深入分析,对我国文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文件中特别强调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这对新形势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执笔创意(武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reative Writing (wuhan)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LTD
15271901540(微信同号)
3281490685@qq.com
雄楚大道888号金地·雄楚1号一期商6栋11层02室
扫一扫,关注我们